答案
填空题
1.(1)北极朝廷终不改(2)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3)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5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
单选题
2.A3.D
简答题
4.基本相同/达成一种共识/有着共通的理解
5.B6.中国动画电影因观众的审美趣味与艺术欣赏的范式被进口片所塑形而必须改变现有路径。
7.C8.以《大鱼海棠》为例引出中国动画电影存在的问题,使读者对正标题的内容理解更为清晰明了,使得文章的分析说理更有依据。
9.树立“动画电影”是全龄片种的概念,在审美层次上既要符合儿童审美心理需求,又能引起成人的思考或观影兴趣,技术革新、情节丰富、配音要符合角色的特点,抛弃依赖政府补贴与奖励发展动画电影的思想理念。
10.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古树比喻为“云”和“苍翠的山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古树的众多及外形,表达了对古树的赞美之情。
11.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古城古树的叙写,引出下文对“八股槐”“九股松”的描写,使文章内容更显深沉。(情感由赞美转向深沉的隐痛。)
12.突出“九股松”顶天立地的气象与诗情画意的景观,与下文“九股松”被砍倒的凄惨情形形成巨大的反差,表达作者的愤懑之情。
13.D14.作者把抚摸古树想象为抚摸历史,将古树视为历史的见证,表达了对古树顽强生命力的震撼和赞美,进而呼吁人们要保护古树,珍惜自然,用自己的情感和良知去记住历史。言简义丰,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
15.七言律诗
16.C17.诗人写自己坐在屋内饮酒,窗外的青山倒映在酒杯中,随着酒杯的摇动而层层叠翠。屋外秋雨阵阵,那清晰的雨声穿窗而入,传递着秋的消息。诗人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秋天的景色,又从听觉的角度写秋雨的声响,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表达了内心闲适之情。
18.(1)禀告(2)固执
19.C20.C21.朝廷因为(王蕴)违反制度而免去他的官职,士人和百姓都到朝堂上替他伸冤,朝廷下召只是贬官为晋陵太守。
2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或语言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王蕴不拘泥规章制度,不怕获罪,敢于担当,坚持开放粮仓救济百姓,以百姓歌之侧面烘托。
23.王蕴认为所受恩泽不符合历代法令典章制度;可以舒缓与皇帝结亲带来的重压。
24.B25.D26.C27.本句采用“其……乎”的祈使句,突出强调了季敬和道德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不要去小人聚集的地方。语气坚定,旗帜鲜明的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28.首先,用设问提出人资于学的必要性,并从“以学为戏”、“以学为市”两方面列举当今人“终身求学”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学习就是学做人”的观点,从四个方面强调专注于学习的本质;紧接着强调终始典于学,才能学有所成,与学化;最后,水到渠成的揭示写作意图,希望季敬能坚定志意,一心典学。全文紧扣学的要义,连贯而下,层层推进。
书面表达
29.慎终追远,培厚精神文化土壤
①这个清明,去了江南的一处墓园,挥别至亲。
②春和景明,油菜花在田野间欢然舞蹈,垂柳羞怯地拂过初暖的河水,更有孩子们荡着秋千、划着小船的笑声泠泠飘向耳边……幕天席地扑面而来的,都是活泼泼的生命气象。
③顿时彻悟先人设立清明节的深意:在生命最蓬勃的时节,慎终追远、祭奠先人,会更透彻地体会秋落春生、生生不息。清明节,杂花生树、烟柳缠绵,给祖先敬上一炷香,在阳光下插柳、拔河、荡秋千,所谓天人合一,此之谓也!未知生焉知死,所以视死如生,生死相依——这是多么智慧的中国哲学,多么丰盈的中国气派!
④至亲的离去,痛彻肺腑,必是最能触动生者心弦的重大事件。在对亲人的怀念中,人们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轨迹。天人永隔,给了生者承担家族责任与社会责任的道德勇气;有助于认真省思人生的意义,挣脱名缰利锁,不为无益之事。人生向上的动力,家国天下的逻辑,社会秩序的安排,便这样薪火相传于清明之季、生死之交。
⑤清明之际浏览一些新闻报道,令人颇感欣慰:河南洛阳档案局向全市征集家谱,捐赠者将获收藏证书,方便后人认祖归宗,发扬其人文价值;浙江瑞安启动家风家训口述历史项目,为个人与家庭立言立德,将对“家”的认识上升至“家庭、家族、家乡、家国”层面;陕西最大的山东移民村谭家村举办清明节暨关中山东移民家谱文化展活动,吃大饼、荡秋千、展家谱,主题便是“记忆·传承”,为的是不忘根本……不忘根本,才能有所敬畏。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安靖,必先修身齐家。家国家国,有了家的向心力,就能不断激发国的凝聚力。
⑥城镇化大潮呼啸而至,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中国传统的人文地理、道德教化面临挑战。城镇化带来的难题,在中国呈现得更为突出和棘手。人们更常关注土地抛荒、农民高龄化、谁来种粮等经济困境,却容易忽略因城镇化带来的相关社会管理难题与深层人文困境。村庄空心、老人空巢、儿童留守,使一些地方成了文化教育、行政管理和社会治安的薄弱点。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民工,不仅飘离了亲情的温暖,也远离了家族的规制。这样的时代,或许更需借重先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智慧,努力培厚家庭伦理、精神文化的土壤,进而促进社会风气的向好向善。
⑦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祭祖寻根,如饮水思源,更能清心明志,于社会发展进步大有裨益。
解析
填空题
1.名句默写关键在于字形的书写,答题过程中一定要细心。
单选题
2.B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C花虽然败落了,化作春泥了,还要为后来的花提供养料。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D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BCD都不符合给一位老人的生日祝辞。
3.A范围过大B问题意义不大;C问题意义不大。
简答题
4.通过理解全文内容,把握“通约”的意思。
5.原句“儿童看到的也许仅仅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成长故事,但在背后有一个更深刻的动因在于人如何在不同的社会身份掩盖下发现自己”,可见“讲述了儿童都喜欢的正义战胜邪恶的成长故事”并不是《功夫熊猫》成功的原因。
6.本段最后一句是总结句。抓住关键句:“因此,如果国产动画电影依然秉持现有的路径不改变,其结果必然是路越走越窄”。
7.“在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我们也不能再依靠政府的政策保护避免产品之间的碰撞”“但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收回成本或者过分依赖于政府补贴与奖励”。可见C无中生有。
8.这是对文章标题作用的分析,首先理解“从《大鱼海棠》说开去”的意思,即以《大鱼海棠》为例引出中国动画电影存在的问题;然后可以结合文本,从结构上、内容上、艺术效果上加以分析。
9.要结合本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崛起提出建议。言之有理即可。
10.这是对文中重点语句的赏析,既要说明手法,也要结合文本,分析句子所表达的内容。本题涉及比喻的手法。可以从比喻、拟人修辞手法,观察视角的转换、动词的运用、句式的运用(长短句)等角度进行赏析。
11.第⑥段是中间段,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要从内容上分析承接了上文什么内容,引出了下文什么内容。抓住关键句:“天水城区的街市穿行而过,让人止不住就要仰首观望的,是一棵挨一棵站在街头巷尾,门前院落,粗可合围,高能擎天的参天古树”“于是在一个本该属于树木生长的春天,残忍的刀斧却向天水古树家族中这棵绝代神品砍去”。
12.“那种顶天立地的气象”“使整个街亭古镇沉迷陶醉的松香清芬”与下文“于是在一个本该属于树木生长的春天,残忍的刀斧却向天水古树家族中这棵绝代神品砍去”形成反差,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13.A第②段从历史的角度阐释了天水城有很多的古树的原因;B第③段写当年伏羲种下的六十四棵柏树中庙内存活至今的二十来棵古柏依然充满着勃勃生气;C原文“真正的历史一旦变成书面的东西,怎么说也就让人觉得不那么牢靠,不那么真实了”,第④段作者认为人类一直凭借杜撰的文字认识历史并不是是客观的。
14.解答此题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所给内容,在什么位置,结合文章主题看写了什么内容,怎么写的,为何这样写。结合全文,可见作者对古树的赞美。
15.七言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成熟于杜甫。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律诗由八句组成,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16.“内心寂寞冷落”错。
17.首先明确“山影酒摇千叠翠,雨声窗纳一天秋”两句的手法,经过分析,这两句运用了视听结合和动静结合手法,然后结合句子具体分析内容、情感。可以从寓情于景、动静结合、动词的运用、视听结合等角度进行赏析。
18.要确定字词意思,需将字词放在语境中进行判断。白的动词意思:1.清楚,明白;2.表明;说明;3.上告;控告;4.禀告;报告;5.使…白。此处是第四种意思。固的形容词意思:1.稳固;2.坚固;3.鄙陋;4.坚定;5.固执。此处是第五种意思。
19.要确定字词意思,需将字词放在语境中进行判断。(1)不压抑家世贫寒之人。(2)后来终于断绝了以前的友好关系。
20.A代词,他/助词,的。B凭借/因为。C才。D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相当于“呢”。
21.翻译时,要把重点词语和重要的文言现象翻译出来。本题要准确翻译以下内容:“以”“庶”。“诣”“讼”“左降”。注意省略句句式。
22.“百姓歌之”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语言描写):蕴曰:“今百姓嗷然,路有饥馑,若表上须报,何以救将死之命乎!专辄之愆,罪在太守,且行仁义而败,无所恨也。”通过一些事件对其进行正面描写。
23.抓住关键句:“蕴以恩泽赐爵,非三代令典,固辞不受”“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宜依褚公故事,但令在贵权于事不事耳。可暂临此任,以纾国姻之重。”
24.结合句意:人一定要求学的原因是什么?只有B“何”是“什么”的意思。其他都是句末语气词。
25.“只要......就”过于绝对。
26.原文:“九峰先生谓常在于学,是犹与学为二也”,可见“希望季敬学习九峰先生的为学之法”错。
27.分析角度:用典、句式、用词、修辞。本句是祈使句。祈使句,表达直接命令或请求的语气。它还用来表示禁止、许可或任何其他类的劝告;用来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本句是表示禁止的祈使句,明确表示禁止对方做什么事情,言辞强硬,态度坚决。
28.在对语句意思理解的基础上,梳理文章思路。第一段关键句“人之所以必资于学者何”“今人以学为戏”“或者以学为市”;第二段关键句“夫学者,所以学为人尔”;第三段关键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始之于典学也”;第四段关键句“夫典者,常也,宪也,谓一念离此,无以为法”;第五段关键句“略举为学之大意,以道其行云”。
书面表达
29.参考立意:1、“慎终追远,民德归厚”,通过对先人的祭奠和追思,体会生命的过程、生命的延续发展;2、祭奠先人,认识过去,以期审视自我、激励自我,承担责任,思考人生的意义;3、不忘根本,才能有所敬畏;4、“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风连着国风,家风关乎国风;5、城镇化大潮带来了相关社会管理难题与深层人文困境,需要依靠重振家庭伦理来促进社会风气的向善向好;6、在社会迅速向前发展的时期,不忘祭祖寻根,不忘追思历史,在对过去的审视思索中,走好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