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
家长对于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大部分都不是很了解,但是又很少有时间上学校问老师。因而,家访便为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提供了便利条件,所以,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家访,询问老师孩子在校的状况,让自己更了解孩子。
向老师介绍孩子在家的状况
老师来家里家访的目的,无非是想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通过多方面的了解,使老师在学校能够抓住孩子的特点,更好的教育孩子。因此,在老师来家里家访的时候,家长应该提前想一想孩子在家的情况,在老师询问的时候,全面地介绍给老师。
家长应多谈孩子兴趣习惯和性格
学正小学一位班主任吴老师告诉记者,学校与家庭环境不同,孩子的表现也不同,老师家访,是为了了解孩子的另一面,家长应真实介绍孩子情况,而老师要换位思考,明白家长苦心。
“家访就是要家长把孩子的优势、不足与老师聊一聊,在了解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引导教育孩子。”吴老师说,每次家访,她会主动了解孩子的爱好、优点、不足、生活习惯,然后与家长商讨教育方式。吴老师说:“班里曾有一名成绩不尽人意的孩子,家访时却主动邀请我进门,给我倒水,还给我拿了一个靠枕,说沙发太硬,垫着会舒服些。这些关心人的小细节,让我对这个孩子的学习有了信心。”
学林小学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家访中发现,一年级新生的家长会比较含蓄,担心说孩子的不足影响孩子在老师心中的印象,说优点会让老师觉得家长浮夸。其实,老师非常愿意和家长交流,家长不要有顾虑,要有积极的心态,主动出击,让老师了解孩子的兴趣、习惯、性格等,有利于学校教育。”
下沙一小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她在家访中,会结合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问问孩子父母“每天放学回家,孩子有没有跟你说什么”,如果家庭有影响孩子学习的问题,她会深入了解、劝导,避免影响到孩子。
开诚布公聊孩子,也可探讨教育方法
沈先生的儿子晨晨今年上六年级,六年来沈先生接待过很多次家访。“我跟老师聊天,一般是半个多小时,大家面对面,心交心,开诚布公。”沈先生说。
沈先生对儿子的学习有很高的要求,要求他每天在家要预习,因此,“儿子上课活不活跃”是沈先生最关心的。另外,儿子在校的性格表现、上课有没有交头接耳、写作缺点怎么改等等,沈先生也会与老师沟通。
沈先生告诉记者,在家访中得知,儿子每次写《最难忘的一件事》,写得最多的是“踢足球、打篮球”,老师说这反映儿子生活圈窄小,沈先生反思后,决定带儿子扩大生活圈。
杨先生的儿子,今年9月入读学正小学一年级。杨先生告诉记者,他第一次接待学正幼儿园老师家访时,把儿子以前的习惯都讲了一遍,尤其提到喜欢下围棋这个爱好,希望老师能利用儿子这个优势,让儿子尽快与同学融洽起来。
家访成“才艺秀”,家长报喜不报忧
“老师第一次来家访,是不是要特别准备一下?”十几种饮料一字排开,请老师挑选喜爱的口味;摆上精美的果盘,邀老师品尝,更有家长把一场聊天变成了孩子的“才艺秀”。实际上,老师们更希望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孩子,了解真实的家庭教育环境。
“其实老师真的会因为孩子的小缺点而转变态度。”王军文指出,家访中家长通常“报喜不报忧”,而老师家访就像一场“医生问诊”,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家长应该意识到,学校和家庭并不是对立的,而是“教育伙伴”,家长完全不用把孩子的缺点藏着掖着。
小编推荐:家长怎样配合老师家访
一味鼓励孩子发言,忽视倾听能力
经常参与家访的梅岭小学的张莉老师告诉记者,家访的时候,老师通常和家长聊得比较多。其实这个时候,老师也会偷偷观察,孩子在干什么。“有的孩子左顾右盼,有的不时插上几嘴,有的则会静静地在旁边听。”
“实际上,这里面不少家长有一个误区,他们更多的是鼓励孩子要多发言,敢于表达,却往往忽略了,倾听也是一种能力。”张老师表示,他们在沟通中最想了解到的是,孩子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可以通过家校合作克服。
担心家庭隐私泄露,拒绝老师家访
记者得知,如今我市各学校已经采取了多种家校沟通方式,比如目前市区几乎每个学校都有“家校通”,一些班级建有网站,家长可以留言,或是给班主任信箱发邮件,有的班级还有家长QQ群,家长和老师也经常用微信沟通。
这样还有必要花时间、花精力去上门家访吗?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一些家长不太希望老师去家里探访是担心“隐私外泄”。王军文表示,虽然是网络时代,但任何通讯手段都不能替代面对面的交流,家访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个性情况,对症下药。对于传统家访遭遇隐私问题,不少老师表示,会充分尊重家长意愿,老师应掌握好家访艺术。考虑到家长的实际需要,老师也可尝试“换地家访”“集体面访”的新招。